畫風很純粹、可愛(大人小孩都…
快樂兒童
-
-
身為母親的角色,我總是努力的同理女兒在想什麼?心情怎麼樣?希望我猜得越準、越能夠站在她的立場,就越切中要害抓住她的需要,去進行我所認知的正向教養,或者軍事管教。
但是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十次可以切中要害一兩次就算我幸運了。 -
六個月的孩子以發出聲音及肢體動作來表達,模仿照顧者的表情作為自己的情緒,學習確認他人的情緒(稱為社會參照),並在各式生活情境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,對動物、玩具皆是。
一歲進入語言階段,兩歲語言爆發,事實上,一歲半的孩子已經可以學習大人如何照顧比自己小的嬰兒,並拍拍寶寶安撫:「不哭,不哭,秀秀。」
-
從小到大,我們被社會框架,經常將不好的情緒留給自己,好像光鮮亮麗的展現才是對父母、對社會好的交代,但其實,那是完整的我自己嗎?
對於悲傷、難過等負面情緒,不應該是只有承受,而該面對後有能力創造更多愉悅與幸福;存在主義(existentialism)提出人的存在有三:努力活著、面對悲傷、個人目標。看來兩百年來心理學家都在探討怎麼面對情緒枷鎖吧!